学习上,他始终保持笃定前行的身姿;辩论场上,他灵活应变从容应对;生活中,他张弛有度肆意人生;舞台上,他闪闪发光做自己的巨星。他叫刘一,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是全面开花的“六边形战士”。大学四年,他成绩优异,揽获各类奖学金,获得多项誉,现已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深造。
刘一,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获得2020-2021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四次获得“校级优秀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西南赛区三等奖、第四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本科组三等奖,取得日语N1、CATTI三级口译证书、韩语TOPIK中高级证书,曾任外国语学院2020-2021届辩论队领队。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大三的课程开始细化分支,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教育学等,刘一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于本专业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他希望得到更进一步学习,所以选择了深造。
刘一对历史很感兴趣,保研的专业方向选择了日本文化。除了对于历史的喜爱,驱使刘一选择这一方向的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刘一希望站在中国学生的视角,去客观看待日本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以防随着时间更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篡改历史,出现别国偷窃我们的文化却不自知的情况。“作为一名中国人,牢记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和事,传承和守护中国的历史文化瑰宝。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扬优秀传统,立文化自信,这就是我的初心所在。”他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学语言的同学梦寐以求的学校,代表了语言学的最高学府。这个目标院校对于刘一来说比较具有挑战性,不过也鞭策他更加努力学习。“选择北外压力挺大的。”刘一说,当他进入北外夏令营微信群的时候,这种压力更加明显。“在群里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其他高校的同学,当优秀的他们跟你站在同一个竞技舞台上,你肯定会有压力的。”他说。得知面试成绩专业第一时,刘一十分惊喜,不过也是功到自然成。他说:“学习是非常公平的,保研看的是你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刘一认为,由于所处的地区、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拥有的资源也许有所区别,但这些都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好坏的根本因素,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求学能力和学习态度。
谈到面试技巧,刘一说:“我认为面试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真诚。”知道多少答多少,不知道的话就老老实实地跟老师说,不能滥竽充数地强行回答老师的问题。面试前,刘一利用一周时间读完了《日本文化史》和《日本文化》两本书。面试时,老师问他:“你认为日本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圣德太子这个人存在?”刘一心头一惊,他读的书里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个问题,刘一诚恳地说自己确实没有去了解过这个,感谢老师的提问启发了他,对于这样一个年代久远的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未来他会抱着更加学术、严谨的态度去审视这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诚恳的态度给老师留下了谦逊有礼、敏而好学的好印象。
此外,参加面试时一定要保持自信。如果说想要面试时给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还可以在平时多锻炼自己的临场反应力。“在一个很正式的场合,被问到一个平时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要怎么去回答;或者在平时遇到了突发状况,要怎么圆满地去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锻炼的。在面试环节,老师提问的思路跟我们预想的可能会有很大出入,那要怎样把问题引到自己学习过、了解的方向上来,就比较考验大家的临场反应力。”他说。
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刘一充满了期待,他说:“可以去我国首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既激动,又期待。”
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
刘一学习成绩优异,平时成绩稳定在专业前二。谈及学习方法,刘一说:“每个人对于知识的接受模式是不一样的,对A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对B有用,需要自己去摸索。”他将学习知识分为四个步骤:了解—理解—背诵—运用,完成这四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就是多看书。他常常会把老师讲过的教材看上三四遍,等到一本教材看完后,再去找另一本教材,同样的内容看上许多遍,直到闭上眼就能想起其中的知识才罢休。这种重复看似枯燥,对他来说却非常有效。
如何检验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熟练度?刘一表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题,知识有没有学会,题能不能做对就是最直接的反映。”他说,“拿日语学习举例,假如老师要办一场口语交流会,那我能不能运用现阶段学到的语法、词汇去做一个一分钟的即兴演说?如果能做到,就说明我确实学会这个阶段的内容了,如果不能做到,就要反思自己为什么说不出来。如果学习之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学习环节一定是存在纰漏的,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取得好成绩需要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端正的学习态度。刘一说:“我们都是学生,学生在学校里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每天的课上完了,可能会有很多地方没有掌握好,这个时候就该回去看书,应当有意识地去培养有问题当天解决的习惯,不管是问老师也好,自己查资料也罢,尽量在当天解决。
谈及对学弟学妹建议,刘一说:“多读书。特别是文科同学,不管是课堂上的知识,还是其他专业知识,都要去广泛地阅读、理解、吸收。”大三时,刘一的专业课老师会让他们作课前发表,如果同学们所讲的内容涉及课堂上未曾提及的专业领域,老师会推荐一些课外书目。好学的刘一认真记录下来,并一本本找来阅读,包括书后列举的参考文献,刘一也会挑感兴趣的来读。他会经常问自己:有没有错过老师推荐的好书?这个月有没有找到至少3本感兴趣的书阅读?找到自己看书的“路线”,那么“读书”这个看似宽泛的词,就可以变成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
合理规划 找到自己的节奏
除学习外,刘一还喜欢骑行和舞蹈,他说:“在骑行的过程中,我可以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着城市的掠影,而跳舞时我可以走进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些都会让我进入一个很享受的状态。”这两种方式都让刘一能够暂时忘却烦恼,让自己处于放空的状态,这对缓解学习压力和转变心态都是有帮助的。
同时,刘一很注重时间规划,会将学习和爱好划分成不同的时间段。比如上课时间就只想学习的事,晚上七点之后再去做学习以外的事情,而周末的时候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骑车或跳舞等爱好上。“这样给自己做一个明确的时间区分,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各种事情。”刘一说。通过兴趣这面镜子,刘一认识了一个更具体的自己,他开始明白自己习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然后接纳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
本科期间,刘一还加入了学院的辩论队,在这里他不仅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切实地提升了思维能力。“在准备辩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但当我一步步寻找对方漏洞,逐步反击内心的矛盾之后,我会比之前更加坚定地相信有理有据的事实。”此外,辩论让刘一看待事物有了更多元的视角。“有时会抽到与自己观点并不契合的一方,但我作为持方必须为此辩护,这就要求我必须去深入了解这一立场。”在了解不同立场的过程中,经过查找资料、逻辑演绎、层层推理,他的心态愈加平和,能够包容更多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正是在辩论队的经历,让我真切地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刘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