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咔咔!”随着一张张“新鲜出炉”的自拍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教师樊洁带着91名学生,开始了新一轮的“闯关”。
人物名片:
樊洁,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义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3项、国家语委项目2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平台选择关:超星课程、腾讯会议齐上阵
在正式开始网络授课前,樊洁反复对学校提供的四个平台进行测试。通过前期与学生多次连线试课,并结合《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樊洁最终选择了操作简便、平台负荷力强,具备分享屏幕、禁麦、点名、举手、聊天等功能的腾讯会议,并搭配超星课程平台教学。
本学期,樊洁负责讲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光看视频不够,还得配合着老师的讲解。”樊洁说。因此,她除了搭配使用四川师范大学的慕课,还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作为作业或讨论,分解安排在各章节的学习中。
在超星平台建立的课程章节,包括PPT、录课视频、作业、讨论等内容。樊洁按照课堂进程将它们分类,并以“闯关模式”发布,学生按照任务点逐个完成。在同学们观看视频的同时,樊洁时刻关注着后台学生完成的数据,每完成一个超星视频,就在腾讯会议安排这部分内容的课堂讨论。
她会首先回答同学们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然后就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有时也会让学生完成临时的课堂作业,并拍照发到课程群里。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同学们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减少了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在开始新的课程教学前,樊洁会评讲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通过对作业的讲评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00后”的樊洁,能够轻松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班上的同学在发言时更加积极踊跃。用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郑一峰同学的话来说:“樊老师能够很自如地把控幽默感和有序性两种模式,即便是坐在电脑面前,也丝毫不能阻隔她独特教学魅力的传递。”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到课堂中最喜欢的环节时,不少同学都选择了观看完视频之后的讨论环节。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余莉娜说道:“樊老师会在我们看完视频后组织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例句或是概念,她总会举出非常幽默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学与思。”在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帮助大家将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我感觉超星课程平台和腾讯会议搭配起来确实很实用,效果也比较好。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再加上隔着屏幕,一些相对腼腆的同学也愿意畅所欲言,学生发问讨论比现场教学更加热闹。”樊洁说。
解决问题关: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方法
初次进行网上授课,对樊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问题。但她认为,在线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现场教学一样会面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各种细节,在线教学和现场教学同样需要解决。
针对《现代汉语》这样一门入门级的语言学课程,樊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有各种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需要学生一一进行判断,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典型范畴的典型成员和典型现象的把握。抓住这一点打好基础,才能进行更加微观层面的讨论。”
在《现代汉语》(2)的教学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现场教学中,很多语法分析的例子需要在黑板上反复进行示范和练习,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练,而网络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变得不现实。对此,樊洁要求学生将练习拍照上交,就像平时的作业一样,“我会发挥学习委员(助教)的作用,让他们帮忙转发资料、收集问题和课后作业。”她认为,通过屏幕分享白板演练,只要讲解清楚,也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在实际授课中,樊洁发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她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及时回应解答:“这说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我们预计得要深远,那就应该拿出更多东西给他们,而并非一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解决网络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们互帮互助,经常在学院群里交流课程建设、使用以及授课心得。“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有很多资料共享,班里的教材电子版也是别班同学分享给我们的,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也会和同事们分享。大家各自的资料、资源和各种方法路径都会及时共享,这让我们很快完成了课程建设。学校超星群里的专业老师也是有问必答,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樊洁说。同时,樊洁还时刻关注着各种教学动态,不断总结,不断从其他老师的分享中学习。“各个系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神奇的装备和造型都有,我觉得很真实也很可爱。”对于樊洁来说,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自拍打卡关:国内国外同上一堂课
一屏之隔,早上8:00的课成了同学们的“起床铃”。提前20分钟,樊洁就在超星平台上发布了签到任务,为了让同学们快速清醒,她还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拍照打卡,并强调要露脸。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同学们穿着睡衣、躺在被窝里上课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质量。特殊的打卡方式,没有人是例外的。受疫情的影响,来自印度尼西亚和乌克兰的留学生们也只能在自己的国家“隔空上课”。因为时差,留学生们不仅要努力跟上教学进度,还要克服早起的困倦。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心存感激,他们表示:“感谢网络将我们连接在一起,虽然不在学校,但能够以这种方式上课也非常幸福。”
“班上有10位印尼同学和1位乌克兰同学,上学期他们就开始跟班上课,一开始我很担心有语言障碍,但是多次沟通后发现他们其实掌握得还不错。这学期开了网课,对他们来说有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时差,印尼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我们早上8点的课对他们来说是7点,他们必须在当地时间6点多就从被窝里爬起来。乌克兰同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他们都努力克服了困难并坚持学习,每次按时签到,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樊洁说。
除了留学生,樊洁也非常关心自己所带的毕业生。“毕业论文在上学期期末基本已经布置妥当了,所以这次疫情对此的影响不算很大,学生们都很认真也很专注。”樊洁说。虽然指导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为了保证论文质量不打折、工作进度不延误,樊洁通过QQ、微信持续与学生保持在线交流,利用互联网资源做好毕业论文的批改、答疑及指导等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开展进度,提出评价和指导意见。目前,毕业论文现在已经接近定稿,樊洁在有需要的时候还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集学生,确保论文质量。
从第一次网络授课至今,樊洁与同学们同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卡”。她表示每次上课时都非常开心:“每次作业轰炸和文献轰炸时,看他们发各种‘生无可恋’的表情包,就觉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