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抢前排!领略“男神”磊哥的风采

作者:学生通讯员 杨庆铃 尹瑶琳 刘扬帆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214

   温文尔雅的谈吐与彬彬有礼的举止,处处体现师者修养与学者风范,他就是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王磊。

   人物名片:王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2019年西华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者。现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委员会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老年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级别项目16项,出版和参编著作5部,在CSSCI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教学相长 直挂云帆济学海

   上课总背个大书包,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书籍,每节课前排都座无虚席,这便是王磊的课堂。他一直对同学们说:“在我的课上,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交流。”就这样,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相长的机制下互相学习,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碗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就得长流水。”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王磊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们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因此,王磊还展开了跨专业的学习、研究,从社会学到管理学,从人工智能到医学数据,各个方面他都有所涉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仍致力于追求更卓越的高度与境界。

   学问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谈到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王磊认为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在他的社会保障课上,他会从该门课对学生生活发展的重要性说起,小到工作合同,大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以此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班中有退伍归来的同学,王磊也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亲身体会到的福利保障,从而加强大家对征兵相关政策制度的认识与理解。王磊始终坚信:“一个好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老师的角度教授知识。”


春风化雨 毫无保留为学生

   为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王磊主动在学院开办读书会,坚持定期与同学们一起阅读、思考、分享和交流。除了翻阅纸书,他还主动引导学生以专业理论为镜观望社会实际。通过寓教于乐的思维碰撞,既影响了同学们的世界观,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王磊说:“大学学习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还是价值观、人生规划的形成阶段。师生互动实际上是一种伙伴关系,也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我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启发了我很多。”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他期盼学生有更宽广的心胸去了解世界,发掘兴趣,找到自我价值并解决真正的问题。

   王磊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现保送到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梁佳妮同学表示,在王磊老师的鼓励与推荐下,自己得以在大二时进入南京大学暑期班学习,比起她取得的成长与进步,彼时老师更关心的是她在新环境里是否适应和开心。“王磊老师是我在专业学习上的引路人,他总是给予我最真挚且实用的建议。”她说道。

   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内容,锻炼学生思维以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是王磊教学的重点,时常讲点人生哲理,说说自己的过往经历,他看重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风趣幽默的上课风格,深入浅出的理论解释,他常常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为学生解析出最难懂的理论。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杨邦栋也说到:“第一次见老师时,被高颜值的外表吸引了,而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他对学术以及学生未来规划的独到见解更是深深折服了我。”


顶天立地 跬步千里科研路

   在教学中,王磊与学生互动互助,把“热爱”作为最好的老师,共同进步;在科研中,王磊实事求是做学问,锲而不舍攀登高峰。他说:“学术研究要做到‘顶天立地’,上能知国家政策,下能深入基层了解民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终究是间接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有更真切的感受,从而激起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与灵感。”在进行贫困课题的研究时,他就组织学生们前往贫困地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和生活需求,切实体会当地空巢老人的真实诉求。

   科研过程是曲折而艰辛的,失败的比例远远大于成功,无数次投稿再退稿的循环是工作的常态,每篇论文的发表,于王磊而言,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过程。面对艰难的工作,王磊却不觉得辛苦:“我相信每一分付出都不是无用功,今天的努力是为将来的收获打下基础。长期积累取得的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满足感和喜悦,这样的高峰体验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科研要扛得住寂寞,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也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王磊能够在科研中取得进步,离不开他越挫越勇的精神,离不开他一点一滴的积累,更离不开他对学术工作的热爱。

   从事好一份职业,重要的是认可其价值观。科研工作中,王磊前进的力量便是对于教师价值理念的认可。2017年—2020年,王磊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积极福利视域下社会服务在精准扶贫实施中的作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在他看来,精准扶贫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历史任务。于是,他将研究方向聚集于扶贫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工作为贫困地区的人民、蓬勃发展的祖国做出贡献。


严以律己,学术生活紧相联

   “生活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没有太大的差别。”王磊这样评价自己的日常。课题研究、看书写作、工作不止亦是家常便饭。从读博开始,他几乎没有完整的假期,他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术与科研当中,不断督促自己、提升自己,这不仅是王磊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更是他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王磊本身对时间有着极其严格地把控。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多,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要想比别人优秀,就要做到比别人更高效的管理时间。”他依靠强大的自律性妥当地安排生活与工作的每个环节,把计划明确到每一天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而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喜好下厅堂为这位严谨的教师增添了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他说:“做饭就像研究课题一样,从买食材到烹饪,最后能够让家人尝到自己的手艺是一个很幸福的过程。”除了做饭,旅游也是他的爱好。王磊去过很多城市,对他来说,体验不同的异域风情、民族文化与多样的生活方式也在满足着他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繁忙的工作中,王磊也不忘运动,他认为,坚持锻炼、爱好踢足球,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科研工作的根本。

   对待生活,王磊始终保持着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他说:“对事对物要看得开,要学会平衡心态,要开心过好每一天。”王磊很认同“人生不一定要成功,但是一定要精彩”这句话,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在于满怀理想、充满希望地向目标迈进。他的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激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前行。

   时间流转于指缝,王磊已在教学岗位上待了十四年。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他对工作尽心尽责,不断在学术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他对学生真挚而亲切,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已久,如今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年龄虽然见长,但我心地依然年轻。”王磊立志以“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的气魄来做好自己的工作,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之路还很长,学术研究之路也依然少不了坎坷,但王磊还将继续努力下去,为培养学生、建设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编审:王舒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