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武侠迷”教授!科研这件事,没秘籍!

作者:曾益 学生通讯员 罗佳忆来源:西华大学记者团浏览次数:1168

   今年暑假,一条消息在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微信群里引发了关注,视觉传达设计系王丽梅教授主持的《唐代金银器外来图像中国化研究》获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立项。(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共立项221项,其中西部项目仅有24项。)微信群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而引发关注的主角却迟迟没有出现,彼时王丽梅正在午后小憩,浑然不知这个消息.....王丽梅认为,做科研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练功一般,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方法,更没有任何“武功秘籍”能教人速成“神功”,有的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勤学苦练,要将“秘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人物名片:王丽梅,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实践,主讲《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印刷工艺与制作》等课程。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四川省社科联项目等30余项课题。曾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赛区)、四川省大学生农业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独特视角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谈及关于唐代金银器的研究课题,王丽梅追溯到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那时的她正在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对于博士论文的选题还十分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阅读了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的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这种独特的审美符号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她有了灵感,也是从那时开始就埋下了热爱的种子。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颗种子在她的心底不断生根发芽,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逐渐成长壮大。

   博士毕业后,王丽梅来到西华任教,也将这项研究坚持了下来。从唐代金银器禽鸟图像到狮纹造型风格,从金银器造型仿生设计范式到装饰艺术研究,无论是撰写学术论文还是做科研项目,她从未停歇。

   此次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唐代金银器外来图像中国化研究》,就是以唐代金银器中境外传入器形和考古出土的器物上绘制的平面图像的中国化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图像进行整理和造型数据比对,探寻外来图像中国化的演进过程,分析这些图像的形式语言特征,挖掘外来图像中国化对唐代时代审美的影响。王丽梅表示,这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唐代金银器的研究出发,可以窥见先代是如何在外来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最后衍变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一个因子,由此思考现在的社会文化如何在交融中创新发展。“大唐盛世,中外交流频繁,文化碰撞交融,金银器的流行作为唐代社会文化的一个因子,更是一种审美符号,透过它可以看到唐代不同的审美和价值观,更可以看到唐代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她说。


坚持不懈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在这个节奏紧凑,充满浮躁感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在王丽梅看来,做科研,兴趣很重要,要静得下心,也要耐得住寂寞。只有选题与自己的兴趣相吻合,并且有延展性才有持续研究下去的可能。

   在确定好选题后,研究之路便正式拉开了序幕。研究金银器的历史文献本就不多,图片记载更是少之又少。相较之下,博物馆和各种金银器的展览就显得尤为可贵。只要有相关的展览,她都会尽可能去现场参观学习。还记得有一次在展览上终于一睹鹦鹉花鸟纹罐的“真容”,她高兴地围着它转了好几圈,细细观赏品鉴。每一处细节,每一条纹路,自己都已经在文献的图片里反反复复观摩过百次千次,当它真正就在眼前时,觉得自己仿佛见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老朋友。谈及此,她的眼里藏着说不尽的暖意。日复一日的整理汇集文献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但因为热爱,所以经得住春夏秋冬,跨得过漫长岁月。因为热爱,所以不负梦想,勇敢前行。

   “坚持加运气”是王丽梅对自己成功申报社科基金的总结。她说这不是自己第一次申报项目,其间多次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在屡败屡战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失败中不断寻找经验和方法。“为了帮助我们成功申报,学院特意邀请专家为老师们指点迷津,学院领导都很关注申报进度。”王丽梅说,得知项目入选,自己在短暂的欣喜之后其实更多的是担心,申报成功虽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与此同时也代表着研究新征程的开始。相比起同事们的激动,她要淡定得多,思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让研究进行下去。

   平时,王丽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上课、指导学生之余,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看论文、整理文献,待到假期再集中“火力”搞科研,教学与科研两不误。


淡然自若 却用爱意拥抱生活

   大学毕业后,王丽梅曾在广告公司工作了几年,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她选择了返回校园继续深造。在四川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后,又继续攻读了文物学与艺术史专业博士,毕业后回到西华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教师。

   记忆的时钟拨回到王丽梅讲授的第一堂课,非师范科班出生的她站在三尺讲台上,有些许紧张,也有些把握不好课程的进度。“当时的自己对于一堂课需要几张PPT都完全没有概念,”王丽梅笑着回忆,时间一晃,如今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她已经可以完全自如地把控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中,她尽职尽责,在课堂上认真严谨地传授知识,给同学们答疑解惑;课堂下,她又像朋友一般和同学们相处,天南海北无所不谈。2016级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张乐天回想起王丽梅对自己的教导深觉收获满满。“王老师一直强调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她在课堂上也有很多互动环节,大家积极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张乐天说,自己在王老师的课上学到了不少“干货”,也有许多“恍然大悟”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在王丽梅的指导下,张乐天在2019年“龙城杯”四川省大学生农业创意设计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也是在王丽梅的建议和鼓励下,他了解到跨校保研的相关信息,并最终通过努力成功“上岸”。如今,张乐天已是上海大学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生活就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手执烟火谋生活,心怀诗意赴远方。回归家庭,王丽梅是一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母亲。工作之外,她都是以孩子为主,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不错过他人生中任何重要的节点。如今儿子已入读高一,每到寒暑假需要集中时间做科研的时候,她总会和孩子约定好,自己工作的时候儿子也一起学习,之后再一起休息,母子俩相互陪伴相互督促,也让她在科研工作时干劲十足。

   闲暇时候,王丽梅喜欢看武侠小说,特别喜欢金庸和梁羽生。她不追剧、不熬夜,每天固定的“娱乐项目”就是在校园里散步,几乎每天总要在“马尔代夫”附近走上几圈。王丽梅说散步的时候就是放空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压力都被抛之云外,什么都不用想,只用关注自己下一步迈向哪里。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她总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然后再一次充满了能量。

   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常心态,那他的生活就是一湾常态的水,虽然至静至柔,也能流入大江大河,激出雪浪波涛。王丽梅就是如此,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责编:

编审:王舒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