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顺利开展学术报告

作者:发布人: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77

2024425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缪嘉峰博士和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屈放老师受邀为我院研究生做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方式,经济学院研究生和部分老师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缪嘉峰是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目前,已发表1ESI热点论文,3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SCI/SSCI论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缪嘉峰博士本次做了题为《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ICT industry》的报告。本文将中美贸易战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其对中国ICT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中美贸易战对ICT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且贸易战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反向激励效应带来的正面影响。此外,ICT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减少所导致创新效率的降低,并非研发投入的变化。在中美贸易战中,低融资约束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战抑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意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就需要中国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影响。

图为屈放老师在做学术报告

屈放博士为我院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理论与政策,技术创新及偏向,能源金融。目前,已发表2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SCI/SSCI论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屈放老师的报告题目为《Volun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Ener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Case of ESG Ratings》,将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作为自愿环境监管的一种形式,调查了ESG评级覆盖率如何影响企业的能源技术创新。本研究采用交叉的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2007年至2019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能源技术专利和财务数据。结果表明,ESG评级覆盖率显著促进了公司能源技术创新,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ESG评级覆盖率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战略性和实质性的能源技术创新,进而提升其“绿色形象”。此外,ESG评级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促进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则相反。

通过本次讲座,拓宽了本学院师生在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的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视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