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科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校本部

专业代码:0804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材料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西华大学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已有42年的专业办学历史,是学校规划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的重要专业之一,1999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三个专业模块进行培养,延续至今。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准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2017年起在四川纳入一本招生,2020年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立足川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满足川渝地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等领域新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能岀彩”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从1985年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硕士点,1997年调整为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999年获批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该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5项。专业教学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米,拥有专业仪器设备800多台(套),总价值约5000余万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川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满足川渝地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材料科学和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升,应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在工程实践及应用中遵守职业道德、法规及规范,具有良好知识传承能力。

培养目标2:沟通协调。具有材料相关专业的项目谈判、市场开拓和社会公众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组织和协调能力,能作为主要成员发挥骨干作用。

培养目标3:工程能力。能够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材料专业知识解决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

培养目标4: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力强,并能运用材料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判断材料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能够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及行业需求,进一步深造为材料工程领域重要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零件、工艺流程及改性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材料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制备、加工及性能调控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了解和掌握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表征中预测、模拟和分析所需的知识;能够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中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在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解决实际材料工程问题时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够追踪材料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条件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4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2.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33.5学分,实践环节38.5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4学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科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校本部

专业代码:08020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机械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西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1998 年由原铸造、焊接以及锻压等热工专业整合而成的,是学校规划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的重要学科专业之一。2006年省教育厅批准本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2年进入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专业紧扣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守正保持了专业传统优势,通过特色发展及动态调整进行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培养了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教授、国际著名材料学家任志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吴树森教授等4000余名优秀人才。

本专业依托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3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0%以上;有四川省能源装备智能化焊接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获批国家线上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专业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国家奖5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先进材料成形、数字化制造、智能控制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培养身心健康、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等相关领域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发等工作。毕业后,经过磨练,能够逐步成长为核心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升,应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根据工程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具有综合考虑多重制约因素进行材料成型相关领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培养目标2具备解决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内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等行业,尤其是材料成型及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销售骨干或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3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以相关的法律、伦理、标准规范等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目标4就材料加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目标5坚持终身学习,具备跟踪国内外行业需求、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材料加工领域的项目管理能力,成为单位优秀的技术兼管理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材料成型的相关系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材料成型工艺、工装,以及设备应用,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材料成型过程中材料-工艺-工装及设备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具有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的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材料成型过程进行建模、预测、模拟与优化,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成型过程、生产制备和产品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处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正确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条件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4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1.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39学分,实践环节34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4学分。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宜宾校区

专业代码:080411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材料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前身为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7年招收本科生,1999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要求,与铸造工艺与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焊接专业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分离出来,设置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2023年因学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该专业暂停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具备材料、机械、力学、电气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发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具备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能运用焊接原理、焊接方法、焊接结构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4)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国际视野;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根据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能够自学专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用于解决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焊接技术的相关系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焊接结构、焊接工艺,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焊接过程中结构-材料-工艺-检验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科学方法对焊接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具有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的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焊接过程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焊接工程实践和复杂焊接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焊接工程领域的工艺过程、生产制备和产品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焊接工程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焊接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焊接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2学分,其中理论课122.25学分,实践环节39.75学分。

核心知识领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及基础 、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基础等知识领域。

专业核心课程:焊接电源及自动化控制、焊接冶金、材料焊接性、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方法与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焊接材料制备综合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焊接基础实验1、焊接基础实验2、焊接材料制备综合实践、焊接装配与设计课程设计、焊接工艺综合实践、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宜宾校区

专业代码:08041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材料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发展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发动机和解决我国多项“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也是解决当前全球能源与环境危机的一种理想途径,现已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西华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办学条件,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并于2022年通过专业工程认证和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着眼于纳米尺度下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通过对数理化基础、纳米材料、半导体物理、微纳工艺等多学科有机融合,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创新”的跨学科纳米材料新工科课程体系。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0%以上。有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耐磨减摩表面技术”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结合当前社会对纳米工程人才的需求,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纳米材料与技术领域创新思维,拥有跨学科基础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能在纳米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性能检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针对川渝地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等领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纳米材料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升,应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在工程实践及应用中遵守职业道德、法规及规范,具有良好知识传承能力。

培养目标2:沟通协调。具有材料相关专业的项目谈判、市场开拓和社会公众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组织和协调能力,能作为主要成员发挥骨干作用。

培养目标3:工程能力。能够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材料专业知识解决纳米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纳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纳米材料与技术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

培养目标4: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力强,并能运用材料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判断材料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能够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及行业需求,进一步深造为材料工程领域重要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纳米材料领域中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纳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纳米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零件、工艺流程及改性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材料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纳米材料制备、加工及性能调控等纳米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了解和掌握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表征中预测、模拟和分析所需的知识;能够针对纳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纳米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中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纳米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在纳米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纳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解决实际纳米材料工程问题时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够追踪纳米材料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条件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4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35学分,实践环节39.5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4学分。



增材制造工程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宜宾校区

专业代码:08021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机械类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外部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学科系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我校较早成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会员、四川省增材制造协会理事;在增材制造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已近十年,与共享铸造、峰华卓立、青石激光、新航工业等十余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增材制造领域专家王华明教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并担任四川省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支持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本专业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前社会对增材制造工程人才的需求,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成渝经济圈、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增材制造工艺设计、产品制造、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分析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升,应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增材制造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结构分析、工艺设计、产品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培养目标3具备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一个技术研发团队中作为骨干或者领导发挥有效作用;

培养目标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跟踪增材制造工程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成为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培养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国内外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增材制造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增材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条件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4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1.5学分,专业教育课36学分,实践环节34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7学分。







版权所有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copyright © 2000-202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