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丽泽读书会第四期圆满落幕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9浏览次数:27

观书如对贤人,展卷有益。”2024526西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第四场“丽泽读书会”6A108举办此次读书会王燕飞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江佳恒、刘圣洁两位同学为领读人,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一、二年级研究生和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共同参与。

图1 读书会现场

首先是古典文献学专业研二学生江佳恒进行汇报,内容为《东坡易传》九卷与《易传》四卷。江佳恒就“《东坡易传》提要”作简要介绍,并对在校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东坡易传》是由苏轼一人所作还是苏氏三父子共同完成?《四库全书总目》引苏籀《栾城遗言》认为非苏轼一人所作,江佳恒指出谢建忠的《苏轼<东坡易传>考证》对此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是书乃苏轼元丰三年在黄州独立完成。讨论过程中,李聪提出能否结合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思考探索,王老师从先秦诸子著述的成书、中国古典小说世代累积型的成书特点等方面予以佐证,同时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并不会一成不变,对谢建忠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胡雨辰则指出西华师范大学金生杨撰有《也论<东坡易传>的作者和系年——与谢建忠先生商榷》,指出四库馆臣“题曰轼撰 ,要其成耳”之说极是。

王老师还对两篇文章的规范问题提出了意见:序号混乱、标点有误、繁简字错误等。此后带领同学们对本文进行了逐句细读,并补充了相关学术、文献知识,如:“朱墨版”“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汉学、宋学之争”等。

 “《易传》提要”的分享与讨论主要围绕着《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的不同版本流传情况,包括六卷本、九卷本与四卷本。江佳恒对六卷本和四卷本进行了考察,并对九卷本提出了讨论。但因此书成书过程复杂,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目录学著作和传世版本。王老师就存世版本与成书过程的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并建议同学们通过调查书目、目验原书等进行进一步查考求证。

图2 主讲人领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刘圣洁同学对《易学辨惑》一卷、《了翁易说》一卷进行了汇报。刘同学对文章分段得当,但仍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规范,如标点符号、繁简转换。在“《易学辨惑》提要”讨论中,刘圣洁根据提要列出了邵伯温的师承关系:“陈抟➡穆修➡李之才➡邵雍”,并考察了各人的生卒年发现陈抟去世时穆修年仅十岁,她认为一个十岁的小孩不可能跟着进入人生暮年的陈抟学《易》。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在陈抟与穆修之间应当还有一位“种放”,此问题的疑惑才得以解开。刘圣洁还对作为低年级本科生该如何进行资料搜集和检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此,王老师提出了保存文献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在受限于地理位置以及资学校源的情况下,做学术研究除了要多买书,储备纸质书,还要注意多搜集下载电子文献。并建议以后得读书会还可以更加开放,如大家分享电子书、专题讨论等。

刘圣洁在讨论“《了翁易说》提要”时引入了王弼关于“言意象”三者关系的一段话,大家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各位同学或立足于自身的阅读感悟,或依据各自的专业学术路径展开思维的交流与碰撞,积极主动地分享个人见解,勇于表达独到观点,同时,也在认真听取他人观点后,不断汲取灵感与知识的精华,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深度的学习交流氛围。

最后,王老师说道,前两次读书因故未能参加,此次读书会发现同学们进步很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通过四次读书会的锻炼,大多数同学已渐入佳境,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坚持,不断学习,取得更大进步。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经典的敬畏,继续在阅读的旅途中探索、成长。

图3 王燕飞老师为同学解答疑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