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89年生,四川荣县人,历史学博士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专注于研究明清史、历史地理学、西南边疆史等,并且同时教学专业核心课程3门,公共选修课程1门。
谦逊平和,朴实无华,是他的代名词。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科研路上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斩获殊荣也不骄不躁,他带着一片赤诚用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徐霞客曾经说:“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旅游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和阅历,余华老师将他的专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在实地调研的同时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图1 余华老师在讲课
余华老师的研究方向以明清时期的军政为主。他发表了明清时期关于军政方面的论文《乾隆朝中缅战争前后的贸易变动与宗藩关系》、《清统一战争进程中的藏区用兵驻军与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清代中期中缅边境冬防制度研究》等七篇,并参与了一项有关明清课题的研究。
“发表论文与研究课题都离不开对相关书籍的研读,这些都是基础数据。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方面的书籍,但更重要的还是军政,军政是研究起点。”余华老师还说到,“博士论文是对以前研究的延续,希望以后能走学科交叉的方向,吸收一下其他学科的思维和理论基础。”余华老师在完善自身论文与课题的同时还会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拓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加强理论基础。
教学不仅是为了教出好的成绩,更是要教出好的人才,对余华老师来说,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余华老师强调,“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去展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便能顺利开展。”所以余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认真对待,并且愿以兄长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不管你的科研水平如何之高,讲课的水平如何厉害,你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得到进步,才算是对教学负责。”余华老师道。
图2 余华老师在求实广场
很多人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短暂的交流成为我们唯一的相聚。余华老师在三年多的教育生涯中认为感触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回应”。三年不长,但也不短,余华老师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也见证了一些学生的成长,他说:“每年毕业的时候,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我会为他们高兴。有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会把我当作兄长,同我倾诉,这是让我感到开心的事。特别是去年,部分毕业的同学会用手写信来表达师生之间的这种情谊,让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触。”余华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收获最多最宝贵的是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
余华老师认为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拥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课堂知识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他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通常会采用提问的方式。
图3 余华老师
他说:“采取提问的方式会引发学生的思考,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太多的思考,就会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是不行的。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给学生一个视角,一个路径,去引导他们获取知识。”他认为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帮手,只能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但不能代替学生走向成功。
余华老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大家能有探索的精神,有努力向上的品质。不管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人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比较满意的生活状态,希望大家以良好的求索精神,努力向上的积极态度,寻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状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记者团出品
文字|陈雨
编辑|向蕊希
美编|何其轩
一审一校|肖明春
二审二校|谢安宁
三审三校|任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