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文学与新传播学院“问渠论坛”邀请,11月20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晏红老师在文新学院会议室以“兴于诗:诗心诗性诗形——新诗漫谈”为题为西华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主持讲座,学院2020级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聆听讲座。
晏红老师由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出本次讲座主旨,希望通过本次的“问渠论坛”能够引出学术“活水”。然后,晏红教授围绕四个关键词对新诗展开漫谈。
第一个关键词“兴于诗”。晏红教授由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达了本次讲座的核心思想:基于诗,对人的生命的唤醒,寻找生命里的诗意。
第二个关键词“诗心”。晏红教授认为诗的存在是以心为基础,心灵是对生命的感知。通过诗歌,可以打开心灵世界的大门,这也是肯定“诗心”的重要性。晏教授从王维、陶渊明说起,认为古代人们心灵安宁,令人向往,进而反思在进入现代文明之后,生命的宁静和谐受到冲击,寻找和保持“诗心”尤为重要。
第三个关键词“诗性”。晏红老师提及韦勒克与沃伦在合著的《文学理论》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他认为这便是“诗性”。
第四个关键词“诗形”。晏红老师借用郭沫若诗学主张的一句话来概括“诗形”便是“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在互动问答环节,晏红老师对同学们的疑问一一进行详细解答。
最后,王学东教授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在聆听本次讲座后,在今后的学术和生活中可以回归“生命意识”,寻找生命中的“诗意”。
链接:晏红,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朱昱璇)
(图/刘姗珊,朱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