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西华行字〔2017〕301号)文件有关要求,本着严要求、重成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质量的原则,学校对申请结题的教改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核,同意《基于OBE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49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
附件:西华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单
西华大学
2023年12月28日
附件:
西华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学院 (部门) | 级别 | 立项时间 |
1 | 基于OBE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陈朴 | 机械工程学院 | 校级 | 2017 |
2 | 电脑绘画(CG)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徐天韵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校级 | 2017 |
3 | 基于学科竞赛的动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 赵春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校级 | 2017 |
4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类课程改革研究 | 樊洁 | 人文学院 | 校级 | 2017 |
5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机制研究 | 廖磊 | 学生部 | 校级 | 2017 |
6 | 工科大学生学业活动知识与能力评价项研究 | 肖继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校级 | 2019 |
7 | 高校自动排课算法研究 | 刘文君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校级 | 2019 |
8 | 教学管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育人机制研究 | 李艳 | 教务处 | 校级 | 2019 |
9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王璟 | 经济学院 | 校级 | 2019 |
10 | 物理化学翻转课堂的教改探索 | 曾义 | 理学院 | 校级 | 2019 |
11 | 动画短片创作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探索 | 周红亚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校级 | 2019 |
12 |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快易网球”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 吴婷婷 | 体育学院 | 校级 | 2019 |
13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与加工虚拟仿真(VR)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利用研究 | 黄丽宏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14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新生工程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方法探索 | 郭奕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校级 | 2021 |
15 | 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 任晓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校级 | 2021 |
16 |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谢维成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校级 | 2021 |
17 | 面向“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黄国栋 | 管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18 | 新技术变革下地方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 谢合明 | 管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19 | 基于 OBE 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赵修文 | 管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20 | 学科交叉融合导师团队深度参与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机制研究 | 张学军 | 航空航天学院 | 校级 | 2021 |
21 | 学科交叉融合导师团队深度参与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机制研究 | 余莎莎 | 航空航天学院 | 校级 | 2021 |
22 | 面向智能制造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 封志明 | 机械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3 |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李雪琴 | 机械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4 | 大学生课堂内外大数据分析与课程预警研究与实践 | 唐明伟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5 |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创新 | 魏冬梅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6 | 基于“学科融合、平台贯通”的工科专业大学生双创训练与实践教育体系研究 | 周斌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7 | 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建筑类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舒波 |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28 | 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王博 | 教务处 | 校级 | 2021 |
29 | 夯实教学“新基建”,构建西部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西华大学为例 | 蒋珍菊 | 教务处 | 校级 | 2021 |
30 | 基于教育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雪梅 | 教务处/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31 |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及实务》教学改革研究 | 李思奇 | 教务处/组织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 校级 | 2021 |
32 | 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西部高校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 左世翔 | 经济学院 | 校级 | 2021 |
33 | 国家一流建设路径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化学专业为例 | 陈明军 | 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34 | 信息化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用探索与实践 | 冯静 | 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35 | “新工科”思维贯穿的《工程化学》课程MGI教学模式研究 | 律娅婧 | 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36 | 大学物理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与实践 | 申绪英 | 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37 |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知”、“行”、“研”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华大学化学实践类课程为例 | 张燕 | 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38 |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 | 万远英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校级 | 2021 |
39 | 情境互动与学科融合:新文科视域下 | 孙虎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校级 | 2021 |
40 |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技术与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实践研究 | 廖文俊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校级 | 2021 |
41 |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 | 王意东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校级 | 2021 |
42 | 一流专业视域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研究与实践——以“交通管理与控制”省一流课程为例 | 朱晓海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校级 | 2021 |
43 | 大数据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类课程的探索研究 | 曾朝懿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44 | 以优化教材体系为主线协同深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 关统伟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校级 | 2021 |
45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曾博艺 | 体育学院 | 校级 | 2021 |
46 | 自适应性学习平台开发——以《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 | 王莉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校级 | 2021 |
47 | 基于“互联网+”的《钢结构基本原理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 徐咏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校级 | 2021 |
48 | 新时代以“城市安全”为特色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陈福江 | 应急管理学院 | 校级 | 2021 |
49 |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大学生就业21问》提升就业质量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 刘凤丽 | 招生与就业处 | 校级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