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动知奋进 破解难题再出发
聚焦申博目标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西华大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秋实
(2024年4月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3年,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校教职员工以实干和奋斗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申博目标取得新进步。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常态化推进书记与校长沟通、党委书记与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沟通。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则,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统筹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落地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促进理论宣讲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个学院入选省“三全育人”试点院(系),2个学院入选首批高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4名教师入选省思政工作“年度人物”,数字思政相关课题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立项。二级党组织完善“两个议事规则”并备案,与4所民办高校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完成民革、农工、侨联换届,议案建议、调研报告被采用35份。推进省属高校食堂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挖腐败问题,立案5件、留置4人、“双开”3人;处置问题线索15件,立案7件,党纪政务处分12人次。坚持“巡审联动”,完成7个单位两轮巡察、14名干部任期经责审计、24个修缮工程结算审核和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工程等专项审计。原党委书记余孝其同志和原校长刘树根同志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巡视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7.29%。召开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代表大会,学校作为唯一高校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注册四川省西华大学校友会,成立成都师专校友分会。2023年度全省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等次为“好”,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2.以主题教育推进事业发展。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专题研讨11次,开展调研6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94个,推动建章立制34项,落实民生项目10项,推动学校层面10个问题全部销号,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切实把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委第二十一巡回指导组随机测评群众满意度为100%。
3.以全校之力保障政治任务。顺利完成火炬传递、排球比赛及相关演出,为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贡献西华力量,受到成都市、教育厅肯定和感谢。推动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狠抓教育、产业、结对、消费帮扶,学校选派4名驻村干部,师生到村帮扶360余人次,落实资金260余万元实施30余个帮扶项目,帮扶成效显著。
(二)始终紧盯申博目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成效较为显著
1.申博指标取得新进步。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扎实开展“十四五”中期评估,关键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整体完成度为73.33%,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其中,5个指标完成“十四五”总任务且平均完成度为137%;17个指标“十四五”总任务完成度超过80%。动态监测申博指标。四大核心指标全面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西部标准。其中,“生师比”达到17.9:1,比2022年下降2.76%;“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41.26%,比2022年提高4.22%;“生均经费收入”首次超过4万元,比2022年提高0.7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为11.21万元,超过博士授予单位基本条件。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达到2020年新增博士点条件,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达到2023年新增博士点条件。学校入选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类。提升学科建设质效。3个学科入选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出台《西华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遴选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动力4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257名教师进入优势学科特区。“工程学”学科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有望2024年进入ESI前1%,以工为主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2.立德树人彰显新成效。推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强化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制定87个专业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公共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个性发展“五位一体”课程体系。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累计9门),累计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2门,新增产学协同育人项目68项(累计359项),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累计2个),首批省级应用型品牌专业2个,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累计8个)。立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大项目4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5项。开展学位点综合评价,重点培育4个学位点,预警2个学位点,完成14个硕士点专项核验。1门课程入选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门课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2个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会计硕士),6个案例获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持续8年省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未出现“存在问题论文”,受到教育部表扬。2021级研究生富喆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23年研究生累计发表SCI论文175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报告212人次,荣获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奖励6项,进一步彰显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2023年本科生录取7999人,较2022年减少799人,在川录取位次郫都校区基本稳定,宜宾校区理科上升较大,彭州校区文理科上升明显;研究生招生1559人,较2019年增长71.51%,一志愿录取率占比76.07%,创历史最高水平。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13000余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88.10%,高于全省平均数的87.13%,较2022年(87.28%)有所增长。
3.科技创新释放新活力。坚持特色强校战略。推进以“现代农机”为牵引、以“微生物”为基础的特色学科群协同发展。提出打造现代丘陵山区智能农业机械化体系规划蓝图,加快建设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科创高地。牵头组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在川高校组建科教融汇创新联盟,支撑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建设。狠抓科研平台建设。成功获批教育部B类“XXX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期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和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重组,2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在年度评价中获评优秀。完成国防科工局“XXX-6工程”重大专项、四川省JMRH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项目验收。科研经费、项目、成果稳中有进。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3亿元,其中纵向经费超过0.57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额超过8800万元(专利转移转化金额1395.2万元,较2022年增长483%;技术合同登记金额7458万元,增长72%),专利许可开放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项目35项(国家自科26项,国家社科5项、国防军工4项),签约军工项目47项,较2022年提升38%。首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全年累计发表SCI、SSCI检索期刊论文639篇,较2022年(444篇)增长43.91%,其中A级期刊论文109篇,较2022年(59篇)增长84.74%。此外, “智慧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四川数字思政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团队”入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等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地西华,《蜀学》等4个辑刊全部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入库期刊。
4.人才队伍激发新动能。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4名,招聘专任教师206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41.26%,比2022年提高4.22%。近三年引进博士教师共计99人进入优势学科特区(占比38.52%),平均年龄33.55岁,处于科研产出的高峰时期,成为优势学科特区建设的新生力量。学校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全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计8项。6位学者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天府峨眉计划,1人获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四川技能大师”。落实要求、经费到位、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师生比1:190(低于1:200要求),思政课教师师生比1:336(低于1:350要求)。完成2021-2023年岗位聘期考核,打破“人人过关”的躺平环境,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三)全面提升治理效能,统筹推进法治校园、数字西华、平安西华建设
1.法治校园建设迈向常态化。修订印发《西华大学章程》,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开展制度废改立,清理2017年至今在行制度368件,分类汇编并主动公开。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合同内控管理。坚持法律顾问“来校坐班”制,妥善应对涉校法律事务,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坚持校长向常委会报告工作、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做好10大类50项信息公开,组织5期“易班面对面”活动,召开10余场青年教师、党外人士等座谈会,问计师生员工,通报重要工作。
2.数字西华建设获得新进步。聚焦办公信息化,办事流程联通OA系统,建好“一站式”服务大厅,嵌入各类流程60多个,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推进教学智慧化,实现智慧教室线上巡课、多媒体集中管控,内置智能交互书写系统。推进软件正版化,在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检查中获评A级。
3.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季度研判、半年督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落实教育厅值班要求,全体干部轮流值守。部署87729000热线和“有问必答”轻应用,登记办理事项367个,及时回应师生诉求。办理信访事件665件,按期办结率100%,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规范机要文件闭环管理。全年未出现赴省进京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和失泄密事件,校园总体安全稳定。
(四)多方汇聚发展资源,系统推进合作办学、基本建设、民生工程落地
1.内外联动推进合作办学。立足国内推进校地合作。与彭州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共建西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彭州)。争取香港智华基金无偿捐赠2000万元,撬动彭州市政府投入资金4000万元,支持彭州校区东区改造。落实与宜宾市合作共建协议,2022-2023学年运行经费到位8309.58万元。与德阳市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加入黄河流域大学联盟,持续推进合作交流。学校获批自2024年起面向港澳台招生资格。放眼国际推进开放办学。首个海外校区(泰国易三仓校区)挂牌运行。建好孔子学院,共建国际科研合作中心,推动中印尼产学研企国际合作。获批1门四川省来华留学精品课程,24名学历生获得省市级奖学金。学校签署7项国际合作协议、60余项国际交流项目,接待国(境)外人员来校访问、支持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547人次。
2.全面提升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五食堂和学生宿舍11号、12号楼建设,今年7月搬迁后将彻底解决学生宿舍“筒子楼”问题。彭州校区改造(一期)完成交付,有力支撑“一校四地”办学。跟进国家中长期贷款项目落地,26个单位179个项目完成招标采购,76.6%完成验收、63%完成支付。单设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运行和归口管理。完成宜宾校区图书馆三期、彭州校区图书馆二期建设。完成郫都校区教学楼、化学楼等修缮,改善师生教学科研环境。
3.全力保障民生清单落地。完成郫都校区幼儿园、子弟校,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及部分基础设施,人南校区雨污水和电力等改造,修缮学生公寓,增设羽毛球场地,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师生生活更加便捷。扩大校医院特色医疗服务范围,推动经适房一期1404户住宅产权和性质变更。学校2023年省属高校绩效考核位列第五,较2022年提升4名,绩效工资发放总额较2022年增加6728.26万元,提升了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各位教职工代表积极建言、倾心献策的结果,更是全体西华人埋头苦干、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还有差距,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对标申博条件存在诸多缺项,人才培养的软件条件还有欠缺,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亟需补齐制度短板;优势特色学科生态链尚未形成,相关支撑学科度融入不够;国家级人才和学术领军人才缺乏。三是管理服务水平还需要提升,办学体制机制还需要突破,学校事业发展成效距离中央省委要求、师生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深刻剖析,重视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4年既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上升期,更是实现申博目标的政策窗口期。3月31日,学校印发了《西华大学2024年工作要点》,重点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既有总体要求、也有量化指标。今年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抓好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突出一个统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党建、强思政,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塑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二级学院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坚持巡审联动,重点抓好学校主要领导经责审计整改,举一反三健全完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
2.抓牢两个重点。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实施“铸魂赋能”工程,增强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本领。要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家深入思考高等教育同新质生产力的契合度、交叉点,主动谋划西华大学怎么做、做什么。除了学校层面谋划和推动,各单位也要主动思考和探索,敢于迈出第一步。二是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要对标落实《通知》精神、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
(二)持续聚焦申博目标,瞄准新质生产力牵引高质量发展
1.理清一个关系。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转型,催生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跃升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找准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定位,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变中取胜、赢得先机、开启新局。一方面,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高校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高校改革的动力源泉。新质生产力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拓展更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衍生更多的前沿技术需求和技术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融合,强化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
2.落实两大任务。一是审核评估。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审核评估。突出目标引领,研究审核评估指标,撰写学校自评报告,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做好迎评各项准备。树牢质量导向,紧盯自评自查问题清单,坚持边评边改、立行立改,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二是申博工程。以推进优势学科特区建设为牵引,坚持“一学科一策”,联动提升学科建设质效。以学位点优化布局和分类建设为抓手,做优做强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以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重点,持续开展对标竞进,实施申博专项行动,提升核心指标、补齐缺项。大家要清醒认识到,审核评估结果与实现申博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各单位要向教职工把问题难题讲透、把目标举措讲实、把岗位责任讲明,真正把各条战线、每个岗位的力量组织起来,引导全校师生人人挑重担、事事出成效、处处做贡献。
3.推进三大工作。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我们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一是人才培养。以审核评估为契机,狠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国家战略和四川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注重探索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升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质量,支持省级规划教材、重点学科核心教材,培育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补齐短板为抓手,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健全“1+N”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体系,抓好博士生导师培育、博士生联合培养,加强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更加关注学术研究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科研创新。要强基础,瞄准国家战略前沿、注重学科交叉渗透,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牵头或联合组建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建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理念,整合涉农学科及科研资源,构建丘陵山区智慧农业生产体系,打造西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示范。建大平台、聚大团队、担大项目、出大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抓突破,狠抓重大成果培育,力争国家级奖励取得突破,省部级一等奖数量倍增。注重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扩量提质促进立项率显著提升。力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牵头立项,省部级国防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促成四川高校科教融汇创新联盟落地。要早布局,搭建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做实宜宾科创中心,布局产品设计研究院和工程设计研究院;谋划未来产业前端预研,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国防重大体系建设,提升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研究水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努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要重统筹,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新增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鼓励跨国跨校跨领域科研合作,产出更多高水平学术论文;深挖哲社研究潜力,培育省部级哲社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水平科研团队,注重学术生态建设,擦亮“蜀学”等学术品牌。
三是人才队伍。紧盯申博学科人才缺项,配齐配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巩固提升专任教师博士比。分层分类建立人才库,做好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实施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构建老中青梯次配备的“雁阵”创新人才体系,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突出责任落实重塑岗位职责体系,部署开展新一轮岗位聘任。做好青年教师、新进博士“传帮带”,做大做优青年人才规模,打造教学科研发展共同体。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新进教师第一年原则上不独立上课、三年内不开新课但要上好一门课”的政策。加强专任教师全员学习培训,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高水平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1.抓住一条主线。坚持把依法治校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联动推进人事、科研、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生教育等领域制度“废改立”。
2.推动两大工程。一是管理赋能工程。加快建设数字西华,建好智慧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优化师生“一站式”办事大厅,实现一网通办、互联互通。强化审核评估、申博工程等重点考核。争取资金支持,增收节支优支聚力赋能事业发展。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推进民生工程。系统推进中长期贷款项目落地见效,做好重大项目储备计划。确保五食堂、德馨苑11、12号楼,教师工作室、研究生学习室,教职工餐厅、招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建成投用。推进中小学办学、地铁2号线等民生实事。
3.抓好两个统筹。一是统筹开放合作。对外拓展与国(境)外优质高校合作平台,加强师生对外交流;对内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高校深度合作。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建设平安西华,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及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扛牢维护校园安全和推动教育发展“两个责任”。
各位代表!向“新”而行,以“质”取胜。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高位推进申博条件建设,全力做好本科审核评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努力探索教育强省建设的“西华路径”,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西华力量”!
谢谢大家!
—